漢語字典
[①][luó]
[《廣韻》魯何切,平歌,來。]
“羅1”的繁體字。
(1)捕鳥的網。
(2)指捕獸的網。
(3)張網捕鳥。
(4)羅致;招請。
(5)包羅。
(6)約束,防范。
(7)陳列。
(8)分布;分散。
(9)阻止;遮攔。
(10)稀疏而輕軟的絲織品。
(11)細篩的一種。
(12)用羅篩東西。
(13)英語gross省音譯。量詞。十二打為一羅。
(14)通“罹”。遭遇。
(15)通“罹”。憂愁。
(16)通“蘿”。女蘿。
(17)用同“鑼”。打擊樂器,銅制。
(18)用同“籮”。竹編的器物。
(19)古國名。熊姓,在今湖北宜城西。春秋時為楚所滅。
(20)姓。
[②][luo˙]
“羅2”的繁體字。
語氣詞。
音韻參考
[上古音]:歌部來母,lai
[廣 韻]:魯何切,下平7歌,luó,果開一平歌來
[平水韻]:下平五歌
[粵 語]:lo4
[閩南語]:lo5,loD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網字部】 羅; 康熙筆畫:20; 頁碼:頁950第12【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又【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又【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 又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又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又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又姓。【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爲氏。 又羅羅,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又菴羅,果名。【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又【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又【集韻】郞佐切,音囉。邏或省作羅。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