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罷
bà ?ㄅㄚˋ
● 罷
pí ?ㄆㄧˊ
◎ 均見“罷”。
漢語字典
[①][bà]
[《廣韻》薄蟹切,上蟹,並。]
“罷1”的繁體字。
(1)停止。
(2)完畢;已過。
(3)返回。
(4)遣走;遣散。
(5)省減;取消。
(6)免去;解除。
(7)猶算了。亦表示無可如何。
(8)同“矲”。
[②][pí]
[《廣韻》符羈切,平支,並。]
“罷2”的繁體字。
(1)疲勞;衰弱。
(2)疲敝;憊乏。
(3)慰勞。
(4)弱;無能。
(5)無行。參見“罷2士”、“罷2女”。
(6)敗,失敗。
[③][bǐ]
[《集韻》補(bǔ)靡切,上紙,幫。]
“罷3”的繁體字。
離散;分散;散開。
[④][pì]
[《集韻》拍逼切,入職,滂。]
“罷4”的繁體字。
見“罷4辜”。
[⑤][bǎi]
“罷5”的繁體字。
見“郎罷”。
[⑥][ba˙]
“罷6”的繁體字。
語氣詞。同“吧”。
音韻參考
[廣 韻]:符羈切,上平5支,pí,止開三平支B並
[平水韻]:上平四支·上聲九蟹·去聲二十二禡
[粵 語]:baa6pei4
[閩南語]:pa7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網(wǎng)字部】 罷; 康熙筆畫:16; 頁碼:頁949第08【廣韻】薄蟹切【集韻】【韻會】部買切,??音??。【說文】遣有罪也。從罔,能。言有賢能而入罔,卽貰遣之。周禮曰:議能之辟。 又【玉篇】休也,已也。【易·中孚】或鼓或罷。【左傳·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罷。【論語】欲罷不能。 又【廣韻】甫靡切【集韻】補(bǔ)靡切,??音彼。義同。 又【韻會】皮駕切,音與杷同。義同。 又【廣韻】符羈切【集韻】【正韻】蒲糜切,??音皮。疲,或作罷。【玉篇】極也。【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敎罷民。【疏】罷謂困極罷弊。【禮·少儀】師役曰罷。【註】罷之爲(wèi)言勞也。 又【楚辭·大招】誅譏罷只。【註】罷,駑也。【史記·平原君傳】臣不幸有罷癃之疾。 又【集韻】攀糜切,音披。罷辜,磔牲以祭。 又【集韻】羆,或省作罷。詳羆字註。 又【集韻】拍逼切,音堛。同副。副,判也。或作罷。 又【正韻】補(bǔ)買切,音擺。閩人呼父爲(wèi)郞罷。【顧況詩】兒餒嗔郞罷。 【唐韻正】罷音皮,皮音婆。凡經(jīng)傳中罷倦之罷,罷休之罷,皆讀婆。今人音皮,而誤又添一蒲蟹反,至土音,又轉(zhuǎn)而爲(wèi)蒲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