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箾
shuò ? ㄕㄨㄛˋ
◎ 古代跳舞人手中拿的竿狀舞具。
◎ 以竿擊人。
● 箾
qiào ? ㄑㄧㄠˋ
◎ 古同“鞘”,裝刀劍的套子。
漢語字典
[①][shuò]
[《廣韻》所角切,入覺,生。]
古代舞者所執(zhí)之竿。
[②][xiāo]
[《廣韻》蘇彫切,平蕭,心。]
(1)舞曲名。
(2)用同“鞘”。刀箭套子。
音韻參考
[廣 韻]:蘇彫切,下平3蕭,xiāo,效開四平蕭心
[平水韻]:下平二蕭·入聲三覺
[粵 語]:siu6sok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上】【竹字部】 箾;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891第12【廣韻】蘇彫切【正韻】先彫切,??音蕭。與簫同。象箾,樂器,舞者所執(zhí)?!咀髠鳌は宥拍辍考咀佑^樂,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驹]】象箾,舞所執(zhí)?! 菊f文】虞舜樂曰《箾韶》,《尚書》作《簫韶》。 又【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拒髯印ざY論篇】武、酌、桓、箾、??、象。【註】舞曲名?!緩埡狻の骶┵x】飛??潚箾,流鏑????!驹]】箾,音朔。潚箾,??形?!居衿恳愿蛽羧艘病!∮帧咀謴⊙a】《左傳》《象箾》註:原音朔,與《韶箾》異音,惟司馬氏從所交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