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痂
jiā ? ㄐㄧㄚˉ
◎ 傷口或瘡口血液、淋巴液等凝結(jié)成的東西,傷口或瘡口痊愈后,自行脫落:結(jié)痂。
英文翻譯
◎ 痂
scab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痂 jiā?
〈名〉
(1) 痂皮;瘡殼 [crust over a sore;scabies]
痂,疥也。從疒,加聲。——《說文》
痂,創(chuàng)也。——《廣雅》。按,今謂瘡所脫之鱗為痂。
劉邕嗜食痂。——《南史》
數(shù)日,瘡痂盡脫。——《聊齋志異·翩翩》
(2) 又如:痂查(痂皮);痂癩(中醫(yī)學(xué)名詞。一種皮膚病);痂皮(傷口或瘡口表面上由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凝結(jié)而成的塊狀物,傷口或瘡口痊愈后自行脫落)。又指:傷口或瘡口
旁有乞兒箕坐,痂面饑衣。——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
漢語字典
[①][jiā]
[《廣韻》古牙切,平麻,見。]
(1)傷口或瘡。
(2)痂皮;瘡殼。
音韻參考
[廣 韻]:古牙切,下平9麻,jiā,假開二平麻見
[平水韻]:下平六麻
[粵 語]:gaa1ge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中】【疒字部】 痂;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772第01【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居牙切,??音嘉。【說文】乾瘍也。【徐曰】今謂瘡生肉所蛻乾為痂。【正字通】瘡弇也。【南史·劉穆之傳】子邕為太守,嗜創(chuàng)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