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漉
lù ?ㄌㄨˋ
◎ 液體慢慢地滲下,濾過:滲漉。漉網(造紙時濾掉紙漿中水分的網)。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漉 lù?
〈動〉
(1) 使干涸,竭盡 [dry up]
漉,浚也。從水,鹿聲。——《說文》
毋漉陂池。——《禮記·月令》。釋文:“渴也。”
林焚池漉。——王充《論衡》
(2) 又如:漉池(使池水干涸);漉汔(使干涸竭盡)
(3) 水漫漫地滲下 [seep through]
漉汁灑地,白汗交流。——《戰國策·楚策》
滋液滲漉。——《卦禪文》
(4) 又如:漉血(流血,灑血);漉濕(淋濕)
(5) 過濾 [filter]。如:漉灑(濾灑);漉巾(漉灑巾、漉囊。濾酒的布巾。泛指葛巾);漉酪(謂將牛羊等乳過濾煉制成食品)
(6) 用網撈取 [net]。如:漉魚(捕魚)
〈名〉
通“麓”。山腳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
其林其漉,其槐其楝。——《管子·地員》
漢語字典
[①][lù]
[《廣韻》盧谷切,入屋,來。]
亦作“淥2”。
(1)使干涸,竭盡。
(2)液體往下滲流。
(3)過濾。
(4)指用網撈取。
(5)水名。一名淥水。源出湖南醴陵東之漉山,西北流注湘水。
音韻參考
[廣 韻]:盧谷切,入1屋,lù,通開一入東來
[平水韻]:入聲一屋
[國 語]:lù
[粵 語]:luk6
[閩南語]:lok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漉;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645第04【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說文】浚也。一曰滲也。【戰國策】漉汁灑地。 又【釋文】竭也。【禮·月令】仲春毋漉陂池。 又水名。【水經】漉水,出醴陵縣東漉山。【註】水出安成鄕翁陵山。 【集韻】與淥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