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暵
hàn ? ㄏㄢˋ
◎ 干枯。
◎ 干旱:“帥而舞旱暵之事。”
◎ 曬,炕:“大小麥皆須五月六月暵地。”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暵 hàn?
〈形〉
(1) 干旱 [arid;dry]
暵,干也。耕暴田曰暵。易曰:“燥萬物者莫暵于離。”——《說文》
(2) 又如:暵旱(干旱;天旱);暵魃(即旱魃。傳說中謂能造成旱災的怪物)
(3) 干枯;萎縮 [dried up;withered]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詩·王風·中谷有蓷》
(4) 熱 [hot]
教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周禮·舞帥》。注:“熱氣也。”
(5) 又如:暵熱(炎熱);暵赫(暑氣灼人)
詞性變化
◎ 暵 hàn?
〈動〉
(1) 干涸 [dry up]
陰淫為霖,神能散之;下士墊澇,神能暵之。——蘇軾《祈晴風伯》
(2) 曝曬 [dry by exposing to the sun]。如:暵地(翻曬土壤);暵暵(陽光普照的樣子)
漢語字典
[①][hàn]
[《廣韻》呼旰切,去翰,曉。]
[《廣韻》呼旱切,上旱,曉。]
(1)萎縮;干枯。
(2)干旱。
(3)熱。
(4)曝曬。
音韻參考
[廣 韻]:呼旱切,上23旱,hǎn,山開一上寒曉
[平水韻]:上聲十四旱·去聲十五翰
[國 語]:hàn
[粵 語]:hon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上】【日字部】 暵;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499第31【唐韻】呼旱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旱切,??音罕。【說文】乾也。《易》曰:燥萬物者,莫暵乎火。○按《易·繫辭》今作熯。【博雅】曝也。【玉篇】熱氣也。【詩·王風】暵其乾矣。【傳】暵,菸貌。【釋文】水濡而乾也。【朱傳】暵,熯也。 又【廣韻】呼旰切,音漢。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