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晻
àn ? ㄢˋ
◎ 古同“暗”:“三光晻昧?!?br>● 晻
yǎn ? ㄧㄢˇ
◎ 〔晻晻〕昏暗不明,如“日晻晻而下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晻 ǎn?
〈形〉
(1) 陰暗 [obscure;gloomy;dark]
唵,不明也。從日,奄聲。與暗意義略同?!?a href="/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 target="_blank">說文》
日光晻。——《漢書·五行志》
三光晻昧?!?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元帝紀》
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晻世者也,險莫大焉?!?a href="/r_ci_d2585b620ce6a400601192e1b05b0608/" target="_blank">荀子·不茍》
(2) 又如:晻靄(昏暗的云氣);晻晻(昏暗的樣子)
(3) 隆盛的樣子 [flourishing]。如:晻曖(隆盛的樣子);晻郁(隆盛的樣子)
(4) 另見 àn;yǎn
漢語字典
[①][àn]
[《集韻》烏紺切,去勘,影。]
同“暗1”。
(1)昏暗。
(2)昏聵,糊涂。
[②][ǎn]
[《廣韻》烏感切,上感,影。]
(1)陰暗貌。參見“晻2濭”。
(2)盛貌。參見“晻2曖”。
(3)抑郁貌。參見“晻2晻”。
[③][yǎn]
[《廣韻》衣儉切,上琰,影。]
(1)日無光。參見“晻3晻”。
(2)迅速;突然。
(3)通“渰”。云起;陰雨。
(4)通“奄”。重疊;覆蓋。
音韻參考
[上古音]:談部闕母,iam
[廣 韻]:烏感切,上48感,ǎn,咸開一上覃影
[平水韻]:上聲二十七感·上聲二十八琰
[國 語]:ǎn,yǎn
[粵 語]:am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上】【日字部】 晻;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497第19【唐韻】烏感切【集韻】【韻會】【正韻】鄔感切,??音黯?!菊f文】不明也。【博雅】晻,障也。又冥也?!厩皾h·元帝紀】三光晻昧?!驹]】師古曰:晻與暗同?!拒髯印げ黄埰渴菉θ藢⒁员I名於晻世者?!驹]】晻與暗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衣儉切【正韻】於檢切,??音奄。晻晻,日無光也?!境o·九歎】日晻晻而下頹?!∮帧炯崱繛踅C切,音闇。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