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斐
fēi ? ㄈㄟˉ
◎ 有文彩的:斐然(a.有文彩的樣子,如“斐斐成章”;b.顯著,如“成績(jī)斐斐”)。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斐 fěi
〈形〉
(1) (形聲。從文,非聲。從“文”,表示與文飾、彩飾有關(guān)。本義:五色相錯(cuò)的樣子)
(2) 同本義 [colorful]
斐,分別文也。——《說(shuō)文》
君子豹變,其文斐也。——《易·革》
有斐君子。——《禮記·大學(xué)》。注:“有文章貌也。”
斐然成章。——《論語(yǔ)》
萋兮斐兮。——《詩(shī)·小雅·巷伯》
(3) 有文采的 [grand literary]。如:斐爾(斐然。有文采的樣子);斐然成章(富有文采,文章可觀)
漢語(yǔ)字典
[①][fěi]
[《廣韻》敷尾切,上尾,敷。]
(1)有文彩貌。
(2)發(fā)憤貌。狂放貌。參見(jiàn)“斐然”。
(3)穿鑿?fù)髅病⒁?jiàn)“斐然”。
(4)猶翩然。參見(jiàn)“斐然”、“斐然嚮風(fēng)”。
[②][fēi]
[《集韻》匪微切,平微,非。]
姓。春秋時(shí)晉國(guó)有斐豹。見(jiàn)《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音韻參考
[廣 韻]:敷尾切,上7尾,fěi,止合三上微滂
[平水韻]:上平五微·上聲五尾
[國(guó) 語(yǔ)]:fěi,fēi
[粵 語(yǔ)]:fei2
[閩南語(yǔ)]:hui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下】【文字部】 斐; 康熙筆畫(huà):12; 頁(yè)碼:頁(yè)477第10【唐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huì)】妃尾切,??音菲。【說(shuō)文】分別文也。易曰:君子豹變,其文斐也。◎按今易革卦,斐作蔚。 又【詩(shī)·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傳】萋斐,文章相錯(cuò)也。【朱傳】小文之貌。又同匪。【詩(shī)·衞風(fēng)】有匪君子。【大學(xué)】作斐。 又【集韻】匪微切,音非。姓也。【左傳·襄二十三年】初斐豹隷也。 又逋眉切,音悲。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