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攠
mí ? ㄇㄧˊ
◎ 鐘因受撞擊而發(fā)光的部位。
● 攠
mó ? ㄇㄛˊ
◎ 古同“摩”,摩擦;切磋。
漢語(yǔ)字典
[①][mí]
[《集韻》忙皮切,平支,明。]
鐘受擊而磨損發(fā)光之處。
[②][mó]
[《集韻》眉波切,平戈,明。]
消滅。
音韻參考
[國(guó) 語(yǔ)]:mí,mā,mó
[粵 語(yǔ)]:mei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中】【手字部】 攠; 康熙筆畫:23; 頁(yè)碼:頁(yè)464第11【集韻】【韻會(huì)】??忙皮切,音糜。弊也。鐘受擊處。【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于上之?dāng)}謂之隧。【註】于,鐘脣之上祛也。攠,所擊之處。靡弊也,窪而生光,有似夫隧。 又【集韻】莫臥切,磨去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huì)】【正韻】??眉波切。同摩。見摩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