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jù]
[《廣韻》居御切,去御,見。]
“據(jù)2”的繁體字。
(1)依靠,依從。
(2)依照,根據(jù)。
(3)定,安。
(4)按著。
(5)證據(jù)。
(6)指憑據(jù)。即用作證明的書面文件。
(7)占有,占據(jù),處于。
(8)抵拒。
(9)跨;蹲。
(10)確實。
(11)古印度長度單位。約相當(dāng)于晉時的十里。
(12)姓。明有據(jù)成。見《續(xù)通志·氏族七》。
[②][jǐ]
搏擊;爪持。
音韻參考
[上古音]:魚部見母,kia
[廣 韻]:居御切,去9御,jù,遇開三去魚見
[平水韻]:去聲六御
[唐 音]:*giu?
[國 語]:jù
[粵 語]:geoi3
[閩南語]:k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中】【手字部】 據(jù);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459第1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御切,音鋸。【說文】杖持也。【論語】據(jù)於德。 又【廣韻】依也。【易·困卦】困于石,據(jù)于蒺藜。【詩·邶風(fēng)】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左傳·僖五年】享祀豐潔,神必據(jù)我。【註】據(jù)猶安也。 又引也,援也。【爾雅疏序】事有隱滯,援據(jù)徵之。 又按也。【禮·玉藻】君賜稽首據(jù)掌,致諸地。【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老子·道德經(jīng)】猛獸不據(jù)。【註】以爪按拏曰據(jù)。 又拒守也。【史記·趙奢傳】先據(jù)北山上者勝。 又姓。明宣德漏刻博士據(jù)成。 又【集韻】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與莊子覺則蘧蘧然之蘧同。 又【史記註】訖逆切,音戟。【呂后紀】見物如蒼犬,據(jù)高后掖。又葉求於切,音蘧。【史記·龜筴傳】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jù)。 通作據(jù)。見據(jù)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