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慼
慽 qī?
〈形〉
(1) 憂愁;悲傷 [sad;sorrowful]
慽,憂也。從心,從戚。今字作慼。——《說文》
(2) 經傳皆以戚為之
戚嗟若。——《易·離》
自貽伊戚。——《詩·小雅·小明》
(3) 又如:慼貌(憂傷的面色);慼恨(又憂又恨);慼憂(憂傷)
詞性變化
◎ 慼 qī?
〈名〉
通“戚”。親戚 [relative]
寮朋親慼,莫不失聲。——《小黃門譙敏碑》
君之群慼,并時繁祉。——《北海淳于長夏承碑》
漢語字典
[①][qī]
[《廣韻》倉歷切,入錫,清。]
亦作“慽1”。
(1)憂傷。
(2)指親戚。
音韻參考
[廣 韻]:倉歷切,入23錫,qi,梗開四入青清
[平水韻]:入聲十二錫
[國 語]:qī
[粵 語]:cik1
[閩南語]:chheh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上】【心字部】 慼;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401第13【唐韻】【集韻】【韻會】??倉歷切,音戚。【說文】憂也。【書·盤庚】率??衆慼。 又葉子六切,音蹙。【班固·幽通賦】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繇惠而被戮。栗取弔於逌吉兮,王膺慶於所慼。 又通作戚。【詩·小雅】自貽伊戚。【左傳】作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