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簾
(簾)
lián ?ㄌㄧㄢˊ
◎ 商店做標(biāo)志的旗幟:酒簾。
◎ 用布、竹、葦?shù)茸龅恼诒伍T窗的東西:簾布。簾子。簾櫳(a.簾子;b.帶簾子的窗戶)。
英文翻譯
◎ 簾
shade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簾 lián?
〈名〉
舊時(shí)酒家、茶館作店招的旗幟,用布做成 [the flag as sign of a tavern]
白鳥(niǎo)窺魚(yú)網(wǎng),青簾認(rèn)酒家。——唐· 鄭谷《旅寓洛南村舍》
詞性變化
◎ 簾
簾 lián?
〈名〉
(1) (形聲。從竹,廉聲。本義:門簾)
(2) 簾子,遮蔽門窗的用具 [screen;curtain]
簾,堂簾也。——《說(shuō)文》
簾,戶蔽也。——《聲類》。
嚴(yán)持篋書(shū),置飾室簾南。——《漢書(shū)》
草色入簾青。——唐· 劉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則密室垂簾。——《聊齋志異·促織》
(3) 又如:簾帷(遮蔽門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綴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tīng)政,故名);簾廡(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4) 同“奩”。古代盛梳妝用品的器具,也用于嫁女時(shí)嫁妝的總稱 [dressing case]
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玉臺(tái)新詠·古詩(shī)為焦仲卿妻作》
漢語(yǔ)字典
[①][lián]
[《廣韻》力鹽切,平鹽,來(lái)。]
(1)酒家、茶館的幌子。
(2)“簾”的簡(jiǎn)化字。
音韻參考
[廣 韻]:士臻切,上平19臻,chén,臻開(kāi)三平臻崇
[平水韻]:下平十四鹽
[國(guó) 語(yǔ)]:lián
[粵 語(yǔ)]:lim4
[閩南語(yǔ)]:liam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中】【巾字部】 簾; 康熙筆畫(huà):19; 頁(yè)碼:頁(yè)330第03【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huì)】離鹽切,??音廉。【廣韻】靑簾,酒家望子。【韻會(huì)】酒家?guī)谩!卷n非子·外儲(chǔ)說(shuō)】宋人有沽酒者,懸?guī)蒙醺摺!驹]】幟,卽簾也。亦謂酒旗。 又【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蓁。【廣韻】幕也。 又【類篇】一叫切,音要。義同。
(簾)【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huì)】離鹽切,??音廉。編竹作幃簿也。【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wèi)廉恥也。【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nèi)屛,大夫以簾,士以帷。【前漢·王貢傳序】嚴(yán)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shù)人,得百錢,足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又【韻會(huì)】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