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幅
fú ? ㄈㄨˊ
◎ 布的寬度:幅面。雙幅。寬幅。
◎ 泛指事物的寬度:幅度。幅員(“幅”是寬度,“員”是周圍。指疆域或領土的面積。如“我國幅幅廣大”)。振幅。篇幅。
◎ 邊緣:邊幅。
◎ 量詞,用于布帛、圖畫等:一幅畫。五幅布。
英文翻譯
◎ 幅
breadth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幅 fú?
〈名〉
(1) (形聲。從巾,畐( fú?)聲。從“巾”表示與布帛有關。聲符“畐”訓“滿”(參“福”字條),在字中亦兼有表義作用。布帛的寬度(廣)與“滿”有相通之處,故可以引申。本義: 布帛的寬度)
(2) 同本義。古制一幅為二尺二寸。今為布帛、呢絨等寬度的通稱 [width]
幅,布帛廣也。——《說文》
布帛二尺二寸為幅。——《漢書·食貨志》
半幅終幅。——《儀禮·士喪禮》。注:“半幅一尺,終幅二尺。”
邪幅在下。——《詩·小雅·采菽》。注:“邪纏束,故名邪幅。”
幅巾。——《后漢書·符融傳》。注:“以一幅為之。”
(3) 又如:單幅,雙幅;寬幅的白布;幅裂(像布幅一樣割裂);幅巾(古代用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男子用以束發,也叫幞頭);幅練(成幅的白練)
(4) 引申指地面或書畫面的廣狹 [width]
幅隕既長。——《詩·商頌·長發》
幅者,所以正曲枉也。——《列女傳·母儀》
即連楮為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5) 又如:篇幅;振幅
(6) 界限,限度 [limit]。如:幅程(范圍,尺度);幅利(使貪利之心有所節度)
(7) 指布帛或紙張 [cloth or paper]
其男子衣以橫幅,但結束相連,略無縫綴。——《晉書》
詞性變化
◎ 幅 fú?
〈量〉
——記述長條或方形的東西。如:一幅畫;一幅對子
◎ 幅 fú?
〈動〉
覆蓋,用東西遮在…上面 [cover]
一莖竹稿剔船尾,兩幅青幕幅船頭。——白居易《泛小艙》
◎ 幅 fú?
〈形〉
通“福”。古稱富貴壽考為福 [good luck]
幅隕既長,有娀方將。——《詩·商頌·長發》
漢語字典
[①][fú]
[《廣韻》方六切,入屋,非。]
(1)布帛的寬度。古制一幅為二尺二寸。
(2)泛指寬度。參見“幅隕”、“幅度”。
(3)謂使有限度。
(4)衣裳的緣飾。
(5)指布帛。
(6)謂織成布帛。
(7)指書信。
(8)指篇幅。
(9)覆蓋。
(10)量詞。用于布帛或紙張等。
[②][bī]
[《廣韻》彼側切,入職,幫。]
斜纏于脛的布帛,自足至膝,似今之綁腿布,古稱行縢。
音韻參考
[廣 韻]:方六切,入1屋,fu,通開三入東幫
[平水韻]:入聲一屋·入聲十三職
[唐 音]:biuk
[國 語]:fú
[粵 語]:fuk1
[閩南語]:pak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中】【巾字部】 幅;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334第21【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說文】布帛廣也。【玉篇】布帛廣狹。【廣韻】絹幅。【爾雅·釋天】緇廣充幅,長尋曰旐。【疏】以黑色之帛,廣全幅長八尺,屬於杠,名旐。【急就篇註】四丈曰疋,兩邊具曰幅。【左傳·襄二十八年】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爲之制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疏】言用正德以爲邊幅,使有度也。【前漢·馬援傳】修飾邊幅。【註】若布帛,修飾其邊幅也。 又【廣雅】匡幅,滿也。 又【廣韻】姓也。 又【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音逼。【廣韻】行縢名。【左傳·桓二年】帶裳幅舄。【註】幅若今行縢。【詩·小雅】邪幅在下。【傳】幅,逼也,所以自偪束也。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名曰偪者,所以自偪束也。 又【韻會】通作偪。【禮·內則】偪屨著綦。
考證:〔【禮·內則】偪屨著綦。【註】鄭云,以幅帛邪纏於足,所以自偪束。逼卽縢約也。〕 謹按內則無此註,查係小雅疏,而又非原文。謹移於上文小雅傳所以自偪束也下,照原文爲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名曰偪者,所以自偪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