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孽
niè ? ㄋㄧㄝˋ
◎ 惡因,惡事,邪惡:孽臣(奸佞之臣)。孽種(zhóng )。孽根。孽海。孽障(a.長輩罵后輩為不肖子弟的話;b.佛教指妨礙修行的種種罪惡。均亦稱“業障”)。作孽(做傷天害理的事)。罪孽(罪惡)。造孽。
◎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多妻制下指妾及其子女:孽妾。孽子。
英文翻譯
◎ 孽
evil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孽
孼 niè?
〈形〉
(1) (形聲。從子,薛聲。從子,與子孫有關。本義: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2) 同本義 [born of concubine]
孽,庶子也。——《說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蘗,人之支子曰孽,其義略同。”
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史記·商君書》
獨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通達事理)。——《孟子·盡心上》
(3) 又如:孽長子,孽子(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出(庶出);孽孫(庶出之孫);孽庶(即孽子)
(4) 地位低賤的 [humble]。如:孽妾(地位低下的妾)
(5) 惡; 邪惡 [evil]。如: 孽風(惡風,妖風);孽黨(邪黨,奸黨);孽類(丑類);孽豎(邪惡的壞人)
詞性變化
◎ 孽 niè?
〈名〉
(1) 庶子,妾所生的兒子 [son born of a concubine]
從君東西南北,則是臣仆庶孽之事也。——《公羊傳》
(2) 罪,罪惡,罪行,嚴重的罪過 [sin]
釁孽外乘。——清· 周容《芋老人傳》
天作孽,猶可違。(違:逃避。)——《孟子》
(3) 又如:罪孽;余孽;冤孽;孽愆(罪過)
(4) 妖孽;災害 [disaster]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詩·小雅·十月之交》
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莊子·人間世》
蘊利生孽。——《左傳·昭公十年》
(5) 又如:孽牙(孽芽。禍端,災禍的苗頭);造孽;妖孽;孽畜(造孽的畜生);孽債(造孽的罪責)
(6) 后代。多含貶義 [offspring]。如:孽裔(后代)
◎ 孽 niè?
〈動〉
(1) 忤逆,不孝順 [disobedient to one’s parents]
子愛利親謂之孝,反孝為孽。——《新書·道術》
(2) 危害,害 [endanger;harm]
圣賢之后,反而孽民。——《呂氏春秋·遇合》
漢語字典
[①][niè]
[《廣韻》魚列切,入薛,疑。]
亦作“孼1”。
(1)舊時指庶子或旁支。
(2)指后代。多含貶義。
(3)地位低賤。參見“孽妾”。
(4)歧視;懷疑。
(5)災害,災禍。
(6)指邪氣。
(7)罪孽,罪過。
(8)惡;邪惡。參見“孽報”、“孽類”、“孽黨”。
(9)指作亂或邪惡的人。
(10)為害,使受憂患。
(11)忤逆,不孝順。
(12)受傷之鳥。
(13)喻指敗將。
(14)見“孽孽”。
(15)通“糵”。
(16)通“櫱”。分枝;幼芽。
(17)通“櫱”。萌生,產生。
音韻參考
[上古音]:月部疑母,ngiat
[廣 韻]:魚列切,入17薛,yè,山開三入仙B疑
[平水韻]:入聲九屑
[唐 音]:ngi?t
[國 語]:niè
[粵 語]:jip6jit6
[閩南語]:gia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