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堲
jí ? ㄐㄧˊ
◎ 蠟燭的余燼。
◎ 古通“疾”,憎恨。
漢語字典
[①][jí]
[《廣韻》資悉切,入質,精。]
(1)燒土為磚。
(2)燭芯的灰燼。
[②][jí]
[《廣韻》秦力切,入職,從。]
疾,憎惡。參見“堲2讒”。
[③][cí]
[《集韻》才資切,平脂,從。]
“垐1”的古字。
音韻參考
[廣 韻]:資悉切,入5質,ji,臻開三入眞A精
[平水韻]:入聲四質·入聲十三職
[國 語]:jí
[粵 語]:zik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中】【土字部】 堲;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234第06【廣韻】【集韻】??古文垐字。註詳六畫。 又【廣韻】子力切【集韻】疾力切【韻會】【正韻】子悉切,??音卽。【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註】堲,疾也。 又【集韻】節力切,音畟。火熟曰堲。【禮·檀弓】夏后氏堲周。【註】堲者,冶土爲??,而四周于棺之坎也。 又火之餘燼曰堲。【管子·弟子職】左手秉燭,右手折堲。?堲字原刻上從卽。
考證:〔【集韻】節力切,音畟。火塾曰堲。〕 謹照原文火塾改火熟。【王宏源註】堲原字上從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