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勿
wù ? ㄨˋ
◎ 副詞,不,不要:請(qǐng)勿動(dòng)手。勿謂言之不預(yù)(不要說沒有預(yù)先說過)。
英文翻譯
◎ 勿
please not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勿 wù?
〈名〉
(象形。據(jù)甲骨文,像一樹旗。右邊是柄,左邊是飄帶。本義:州里所建旗幟)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幟,半赤半白,用來麾集人眾 [red-white flag]
勿,州里所建旗,…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說文》。段玉裁注:“‘州里’當(dāng)作‘士大夫’。”
詞性變化
◎ 勿 wù?
〈副〉
(1) 不 [not]
欲勿予。——《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賢者能勿喪。——《孟子·告子上》
齊人勿附于秦。—— 宋· 蘇洵《六國(guó)論》
表否定。如:勿造至于(不至于);勿適意(不舒服;身體欠佳);勿連牽(不連貫;不清楚);勿時(shí)路(不時(shí)髦;不流行);勿想(不吱聲;不說話);勿述(不逆。猶言順暢);勿庸(無庸,不必,無須);勿論(不追究;不談);勿藥(不服藥);勿齒(不愿意提及);勿入調(diào)(〈方〉∶不規(guī)矩;胡鬧)
(2) 不要,別 [don't]
勿士行枚。——《詩(shī)·豳風(fēng)·東山》
雖欲勿用。——《論語·雍也》
過則勿憚改。——《論語·學(xué)而》
寡人敢勿軾乎?——《淮南子·脩務(wù)》
必勿使反。——《戰(zhàn)國(guó)策·趙策》
愿勿遣。——漢· 劉向《列女傳》
諸君勿復(fù)言。——《三國(guó)志·諸葛亮傳》
將軍勿慮。——《資治通鑒》
表示禁止或勸阻。如:請(qǐng)勿吸煙;勿用(勿動(dòng);不可有所作為);勿憚(不要怕);勿然(不要這樣)
◎ 勿 wù?
〈動(dòng)〉
無,沒有。與“有”相對(duì) [not have]。如:勿有(沒有);勿礙格(〈方〉∶沒什么要緊的);勿著杠(〈方〉∶沒得到;落空)
漢語字典
[①][wù]
[《廣韻》文弗切,入物,微。]
(1)無,沒有。與“有”相對(duì)。
(2)見“勿勿”。
(3)非,不是。
(4)副詞。不。表否定。
(5)副詞。毋,不要。表禁止。
(6)語助詞,無義。
(7)象聲詞。參見“勿勿勿”。
(8)通“芴”。粗。
(9)通“物”。東西。
[②][mò]
[《集韻》莫勃切,入末,明。]
義未詳。
音韻參考
[廣 韻]:文弗切,入8物,wù,臻合三入文明
[平水韻]:入聲五物
[唐 音]:*mi?t
[國(guó) 語]:wù
[粵 語]:mat6
[閩南語]:but8,ma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下】【勹字部】 勿; 康熙筆畫:4; 頁(yè)碼:頁(yè)150第24【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文拂切,音物。【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集韻】或作??。又通作物。【周禮·春官·司常】九旗雜帛爲(wèi)物。又【玉篇】非也。【廣韻】無也。【增韻】毋也。【韻會(huì)】莫也。【通志】勿,州里之旗也。而爲(wèi)勿不之勿,借同音,不借義。【論語】非禮勿視。【朱註】勿者,禁止之辭。又【韻會(huì)】愨愛貌。【禮·祭義】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註】猶勉勉也。又【六書正譌】事物之物,本只此字,後人加牛以別之。又【顏氏家訓(xùn)篇】書翰稱勿勿,不知所由。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及考《說文》乃知怱遽者稱爲(wèi)勿勿。【東觀餘論】今俗勿中加點(diǎn)作匆,爲(wèi)怱遽字,彌失眞矣。又【正韻】莫勃切,音沒。掃塵也。【禮·曲禮】?勿驅(qū)塵。
考證:〔【禮·祭義】勿勿乎其欲響之也。〕 謹(jǐn)照原文乎字改諸字。欲字下增其字。響字改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