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刎
wěn ?ㄨㄣˇ
◎ 〔刎頸之交〕舊稱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如“卒相與歡,為刎刎刎刎”。
◎ 抹脖子:自刎。
英文翻譯
◎ 刎
cut one's throat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刎 wěn?
〈動〉
(1) (形聲。從刀,勿聲。本義:割脖子)
(2) 同本義 [cut one's throat]
刎,剄也。——《說文新附》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種霸越而滅吳兮,終刎頸于屬鏤。—— 劉基《述志賦》
(3) 又如:自刎(割頸部自殺);刎脰(刎頸。割脖子,自殺)
(4) 割斷 [cut off]
刎,斷也。——《博雅》
刎,亡粉切,割也。——《玉篇》
馬前不得進,后不得退,遂避而逸,因下抽刀而刎其腳。——《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漢語字典
[①][wěn]
[《廣韻》武粉切,上吻,微。]
“歾2”的被通假字。
(1)殺;割。
(2)特指割頸。
音韻參考
[廣 韻]:武粉切,上18吻,wěn,臻合三上文明
[平水韻]:上聲十二吻
[唐 音]:mi??n
[國 語]:wěn
[粵 語]:man5
[閩南語]:bun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下】【刀字部】 刎; 康熙筆畫:6; 頁碼:頁137第03【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武粉切,音吻。【說文】剄也。【玉篇】割也。【禮·檀弓】不至者刎其人。【史記·張耳??餘傳】兩人相與,爲刎頸交。【韻會】或作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