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俑
yǒng ? ㄩㄥˇ
◎ 古代殯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木俑。陶俑。女俑。兵馬俑。
英文翻譯
◎ 俑
tomb figure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俑 yǒng?
〈名〉
(1) (形聲。從人,甬( yǒng?)聲。本義:古代陪葬用的偶人,一般為木制或陶制。因象人。故從人) 同本義 [figurine]
俑,木人。送葬設關,而能跳踴,故名之。——《埤蒼》
俑有面目機發,似于生人。——《通典》引《禮記》
孔子謂為芻靈者善,謂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禮記·檀弓》
(2) 又如:陶俑;武士俑
漢語字典
[①][yǒng]
[《廣韻》余隴切,上腫,以。]
[《廣韻》他紅切,平東,透。]
古時用以殉葬的偶人,一般為木制或陶制。
音韻參考
[廣 韻]:他紅切,上平1東,tōng,通開一平東透
[平水韻]:上聲二腫
[國 語]:yǒng
[粵 語]:jung2
[閩南語]:iong2,a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中】【人字部】 俑; 康熙筆畫:9; 頁碼:頁104第25【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音勇。從葬木偶。【禮·檀弓】孔子謂爲芻靈者,善爲俑者不仁。【註】芻靈,束草爲人形,以爲死者之從,略似人形。俑則設機發動,全似人,能踴躍也。今倡端不善曰作俑。 又【廣韻】【正韻】??他紅切,音通。【說文】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