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ú yǐ sè zé ㄨˊ ㄧˇ ㄙㄜˋ ㄗㄜˊ無以塞責(無以塞責)
自謙之語。無法彌補自己應負的責任。《漢書·東方朔傳》:“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遺德,奉朝請之禮,備臣妾之儀,列為公主,賞賜邑入,隆天重地,死無以塞責?!?顏師古 注:“塞,補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無以塞責
成語(Idiom):無以塞責
發音(Pronunciation):wú yǐ sè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事情的錯誤或缺點如此明顯,以至于無法找到借口來辯解或解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以塞責是由“無以”和“塞責”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無以”表示沒有辦法,無法;“塞責”指責任壓得透不過氣來。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某個事情的錯誤或缺點非常明顯,以至于無法找到借口來辯解或解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的錯誤或缺點非常明顯,無法掩蓋或解釋的情況。也可以用來表示某人對錯誤或缺點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以塞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作為楚漢戰爭的主要將領,他的失策和過失導致楚軍最終失敗。在楚漢戰爭接近尾聲時,項羽被圍困在垓下,無法脫身。他深感責任重大,卻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于是,他用無以塞責來形容自己無法解決問題的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以塞責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錯誤如此明顯,無以塞責。
2. 在這個問題上,我感到無以塞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以塞責”與“無法找到借口”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犯了一個明顯的錯誤,卻無法找到任何借口來解釋或辯解,這個人就無以塞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無可厚非”、“無法可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謊言太明顯了,無以塞責。
2. 初中生:老師批評了他的作業,他感到無以塞責。
3. 高中生:他的行為如此愚蠢,無以塞責。
4. 大學生:在這個問題上,政府的無能讓人無以塞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