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
基本解釋
(1).古代貴族行射禮時舉正爵以獻賓客、國君、卿、大夫。《禮記·射義》:“《詩》曰:‘曾孫侯氏,四正具舉。’” 鄭玄 注:“四正,正爵四行也。四行者,獻賓,獻公,獻卿,獻大夫,乃后樂作而射也。”
(2).封建社會中的四種綱紀。《禮記·孔子閑居》:“天無二日,士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后人以此為四正。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人倫·四正》。
(3).指君、臣、父、子之道。《管子·君臣下》:“四肢六道,身之體也。四正五官,國之體也。” 尹知章 注:“四正,謂君、臣、父、子。”
(4).四個正卦。即《周易》八卦中的坎、離、震、兌。或用以分主四時:坎主冬,離主夏,震主春,兌主秋;或用以分主四方:坎主北,離主南,震主東,兌主西。《魏書·律歷志上》:“推四正卦術曰:因冬至大小餘,即坎卦用事日;春分,即震卦用事日;夏至,即離卦用事日;秋分,即兌卦用事日。” 宋 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二:“四正、四維者,八卦神所居。” 清 惠棟 《易漢學·卦氣圖說》:“ 孟 氏《卦氣圖》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四卦主四時。”
(5).健全;沒有缺陷。 柳青 《種谷記》七:“人手全不四正,七斜八歪都有些缺點,想是也想變工,誰也找不到對象。”
英文翻譯
1.【醫】four periods or directions
成語(Idiom):四正
發音(Pronunciation):sì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個方向都正直,指言行端正、正直無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正是由“四”和“正”兩個字組成,表示四個方向都正直、誠實無私。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不偏不倚,為人正直,光明磊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正一般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用來夸獎一個人的正直、誠實、無私的品質。可以用在討論一個人的品德、行為、言談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昭公十九年》:“如有四正,如反掌。”這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中的一句話。故事中,昭公問左丘明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品德,左丘明回答說:“如果一個人在四個方向上都正直,就像是反手掌那樣容易。”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始終如一,四正無私。
2. 她是一個四正的人,從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四個方向(東、南、西、北)與正直、誠實、無私的品質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場景。例如,想象你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四個方向都有指示牌指向正直、誠實、無私的方向,幫助你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德、正直相關的成語,如“言而有信”、“忠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四正的好學生。
2. 初中生:老師說,只有做到四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3. 高中生:在面對誘惑時,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做一個四正的人。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具備四正的品質,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