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胙
成語(Idiom):散胙(sàn zú)
發音(Pronunciation):sàn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分散財物或分配食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散胙是由“散”和“胙”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散指分散、分發,胙指食物、財物。散胙的基本含義是指分散財物或分配食物。在古代社會,分發食物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活動,尤其在宴會或慶典上,主人會分發食物給賓客,以表達對賓客的尊重和好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散胙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分發財物或食物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慷慨解囊、慷慨相助,也可以用來形容宴會或慶典上的分發食物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散胙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十四年》。故事中,齊國的公子光因為自己的功勛被封為公子,但他并不滿足于此,想要得到更多的財物。于是,他請人將自己的財物分發給百姓,以此來爭取更多的支持和贊美。這個故事表達了公子光慷慨分財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散胙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散”和名詞“胙”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散胙幫助貧困的人們。
2. 這次活動,我們要散胙慰問老人院的老人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散胙”拆分為“散”和“胙”兩個字來記憶,散表示分散、分發,胙表示食物、財物。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宴會上,將食物分發給賓客,或者想象自己慷慨地將財物分發給需要的人,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散胙相關的成語,如“散財竭力”(分散財物,竭盡全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散胙了一些小獎品給大家。
2. 初中生:學校組織散胙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送去溫暖。
3. 高中生:志愿者們散胙了許多物資給受災地區的人們。
4. 大學生:在畢業典禮上,學校散胙了紀念品給每位畢業生。
5. 成人:他經常散胙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