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搖搖擺擺
發音(Pronunciation):yáo yáo bǎi b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或動作不穩定,搖擺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搖搖擺擺是由四個相同的“搖擺”組成的成語。其中,“搖擺”表示行走或動作時身體或物體的搖晃不穩定。四個“搖擺”連用,強調動作的不穩定性,形容一個人或物體走路、做事不穩定、不踏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搖搖擺擺這個成語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走方式或動作不穩定,或者形容一個人的態度搖擺不定,缺乏決斷力。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物體在移動時搖晃不定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搖搖擺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元代的《西游記》中。在故事中,孫悟空在花果山上與一群猴子玩耍,他們搖搖擺擺地走進水簾洞,開始了他們的冒險之旅。這個故事中的“搖擺”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孫悟空和猴子們行走時的不穩定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相同的“搖擺”連用,形成了“搖搖擺擺”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搖搖擺擺地走進了會議室,顯得不太自信。
2. 她的行走姿勢搖搖擺擺的,好像隨時都會摔倒。
3. 這個船在大風中搖搖擺擺,讓人感到不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人走路時的不穩定動作形象聯想,或者想象一個船在大海上搖擺不定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行走、動作相關的成語,如“東倒西歪”、“蹣跚學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搖搖擺擺地走進了教室,同學們都笑了。
2. 初中生(14歲):他的態度總是搖搖擺擺的,不知道他到底想做什么。
3. 高中生(17歲):他在籃球場上搖搖擺擺地走,好像受了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