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芻
基本解釋
驛站和草料。亦泛指車馬糧草。 清 唐甄 《潛書·考功》:“昔者 唐子 為 長子 知縣,將見都御史 達良輔 ,賦役、傳芻,備誦之,以待難也。”
成語(Idiom):傳芻(chuán chú)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c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傳播草料,比喻傳播消息或知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芻一詞源于古代農村,芻指的是牲畜的飼料,傳芻則是將飼料傳遞給牲畜。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比喻傳播消息或知識,就像將飼料傳遞給牲畜一樣,讓人們得到所需的東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芻一詞常用于形容人們傳播消息或知識的行為。可以用于描述人們通過口頭、書信、互聯網等渠道傳遞信息,或者教育工作者傳授知識給學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謝安傳》中,謝安是東晉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據說,謝安在任官期間,曾經有一次到田間巡視,看到農民們將芻草傳遞給牲畜,他覺得這個場景非常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傳播消息或知識的行為,于是創造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芻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傳”和“芻”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善于傳芻知識,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2. 這個社交平臺能夠迅速傳芻新聞和熱門話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傳芻”。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農民,手里拿著芻草,將它傳遞給牲畜。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傳芻”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傳聞”、“傳遞”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傳播消息和知識相關的成語,如“傳聲筒”、“傳曲彈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傳芻有趣的故事給我的朋友。
2. 初中生:老師經常用電子白板傳芻知識給我們。
3. 高中生:通過社交媒體,我們可以傳芻最新的新聞和熱門話題。
4. 大學生:作為志愿者,我希望能夠傳芻社會公益活動的信息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