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將
基本解釋
(1).原謂勿存叛逆簒弒之心。《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 陸德明 釋文:“無將,如字……或子匠反,非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將,謂逆亂也。”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上:“無將之戒,深著 魯 經;不道之誅,難逃於 漢 法。”《續資治通鑒·宋真宗乾興元年》:“及 謂 貶, 綬 又當制,即草詞云:‘無將之戒,舊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2).多反其意而用之,謂心存謀逆為“無將”。《晉書·劉聰載記》:“然后下官為殿下露表其罪,殿下與太宰拘太弟所與交通者考問之,窮其事原,主上必以無將之罪罪之。”《舊唐書·后妃傳上·玄宗廢后王氏》:“皇后 王氏 ,天命不佑,華而不實。造起獄訟,朋扇朝廷,見無將之心,有可諱之惡。” 金 王若虛 《謬誤雜辨》:“《公羊傳》曰:‘君親無將,將而誅焉。’蓋接上文。將,弒君之辭也。 唐明皇 廢 王后 詔云:‘見無將之心。’……如何道來?后人用此字往往不安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二·言官論人》:“﹝ 楊御史 ﹞乃云‘生前曾拜’,以實其無將之罪,更謬之甚者。”
成語(Idiom):無將
發音(Pronunciation):wú j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無將是指沒有將領,比喻沒有得力的人幫助或沒有經驗豐富的人擔任重要職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將意味著沒有一個能夠勝任的將領,通常用來形容缺乏能力或經驗的人在關鍵時刻無法擔當重任。這個成語強調了在決策或執行任務時缺乏領導者的不利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將常常用于形容團隊、組織或國家中缺乏領導者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某個團隊或組織在重要決策中沒有足夠有能力的人來指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一書中。故事中,齊國國君齊宣王想要征服鄰國晉國,于是他詢問自己的大臣,有誰能夠擔當將領的重任。大臣告訴他,沒有一個有能力的將領可以勝任這個任務。于是,齊宣王感到非常失望,因為他沒有找到一個足夠有能力的人來幫助他實現他的目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將是由“無”和“將”兩個字組成,其中“無”表示沒有,缺乏,而“將”表示將領,引申為有能力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沒有一個有經驗的團隊領導,真是無將可用。
2. 在這場比賽中,我們沒有一個擅長防守的球員,感覺就像是無將之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無”和“將”兩個字分開記憶,理解為沒有有能力的將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領導能力和團隊管理相關的成語,如“一將功成萬骨枯”、“獨木不成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沒有一個好隊長,感覺就像是無將之師。
2. 初中生:沒有一個有經驗的老師指導我們,我們就像是無將可用。
3. 高中生:學校的領導層沒有一個有遠見的人,真是無將之地。
4. 大學生:在這個社團中,沒有一個有能力的團長,我們就像是無將可用。
5. 成人:公司的高層管理層缺乏領導力,真是無將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