踠蹏
成語(Idiom):踠蹏
發音(Pronunciation):wǎn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時腳步不穩,跌跌撞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踠蹏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踠和蹏。踠指行走時腳步不穩,搖搖晃晃;蹏指腳步沉重,跌跌撞撞。踠蹏合在一起表示行走時步履不穩,搖搖擺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踠蹏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行走時不穩定,步履蹣跚的樣子。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步伐不穩或者在某種情況下不自信的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這樣一句話:“踠蹏者不可以距遠?!币馑际切凶卟环€定的人不能走得太遠。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誡人們要謹慎行走,不可冒險。后來,這句話就演變成了成語“踠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踠蹏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酒后踠蹏地走回家。
2. 小明因為受傷,走路踠蹏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踠蹏想象成一個人行走時腳步不穩,搖搖擺擺的樣子。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行走不穩定的成語,如“步履維艱”、“蹣跚學步”等,來拓展對于行走不穩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跑步比賽中踠蹏著走到終點。
2. 初中生(13-15歲):他因為腳踝扭傷,走起路來踠蹏不前。
3. 高中生(16-18歲):她穿著高跟鞋時走路總是踠蹏搖晃,好像隨時都會摔倒。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在嘗試新的運動時踠蹏了幾步,但很快就找到了平衡。
以上是關于成語“踠蹏”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