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衾
成語(Idiom):抗衾(kàng qīn)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q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夫妻相親相愛,互相依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抗衾是由“抗”和“衾”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抗”意為抵制、抵抗,“衾”指床上的被子。抗衾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夫妻之間相互依靠、共同抵抗困難和風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抗衾多用于形容夫妻之間的親密關系和相互支持。可以用在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的描述中,也可以用來形容朋友之間的互助和團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抗衾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據傳,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因受到迫害,被迫離開公爵府。他的妻子奉公子之命,夜間悄悄地前往與他相會,兩人在草地上抱頭痛哭。當時正值寒冬,地上只有一件皮襖,公子重耳將皮襖鋪在地上,他們相互依偎抱頭而睡,共同抵御嚴寒。這個故事成為了抗衾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夫妻之間形影不離,真是一對抗衾的好榜樣。
2. 在困難面前,我們要像抗衾一樣互相支持,共同度過難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抗”字理解為抵抗,將“衾”字理解為被子,聯想夫妻之間互相依靠,共同抵抗困難和風雨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夫妻關系相關的成語,如“夫唱婦隨”、“百依百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爸爸媽媽是一對抗衾的夫妻,他們總是一起解決問題。
中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找到一個能夠與我抗衾的伴侶,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
大學生:在婚姻中,夫妻之間要相互理解、支持和抗衾,才能維系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