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爨
成語(Idiom):執爨(zhí cuàn)
發音(Pronunciation):zhí c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擔任主持或領導工作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執爨原指擔任宴席主持人的人,后來引申為擔任任何工作或事務的主持人或領導人。這個成語強調了主持人的責任和權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人在組織、領導或管理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家庭或團隊中承擔主要責任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記載了一個關于執爨的故事。春秋時期,魯國的一個宴會上,主持人在宴會開始時沒有拿出禮器,導致賓客們不滿。宴會結束后,主持人被責問為什么沒有拿出禮器,他回答說:“我是執爨之人,不是宰羊之人。”意思是他負責主持宴會,而不負責烹飪。這個故事成為了“執爨”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是執爨之人,負責組織和領導各項工作。
2. 這位教師是我們班級的執爨之人,負責管理和指導學生的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執爨”聯想成一個人手持著大勺子在主持宴會的場景,這個人代表著主持人的責任和權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領導、主持相關的成語,如“執掌大權”、“主持大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執爨之人,負責組織各種活動。
初中生:班長是我們班級的執爨之人,負責協調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
高中生:學生會主席是我們學校的執爨之人,負責組織各項活動和管理學生會。
大學生:學生干部是學校的執爨之人,負責管理學生組織和推動學生發展。
成年人:作為部門經理,他是公司的執爨之人,負責領導團隊并推動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