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發
基本解釋
(1).如絲之發。《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三》:“宿昔不梳頭,絲髮被兩肩。”
(2).猶絲毫。形容細微。《后漢書·南匈奴傳》:“往者雖有和親之名,終無絲髮之効。”《魏書·律歷志上》:“臣年垂七十,日就衰頽,恐一朝先犬馬,竟無絲髮之益。”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嘗自謂於圣人之道,有絲髮之見焉。” 明 唐順之 《送邑令李龍罔擢戶部主事序》:“絲髮無耗於國,而百萬有益於民者,凡四五條。”
(3).指細微事物。《晉書·庾羲傳》:“臣受恩奕世,思盡絲髮。” 宋 范仲淹 《奏上時務書》:“以進藥石為虛言,以陳絲髮為供職。” 清 唐孫華 《宋堅齋刑部齋中觀南巡圖恭紀》詩:“大包岳瀆穿冥涬,細摹絲髮窮毫釐。”
英文翻譯
1.silky [glossy] hair
成語(Idiom):絲發(sī fà)
發音(Pronunciation):sī f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微小、脆弱、輕微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發是指絲毫、發絲,代表極其微小的事物。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的差異非常微小,或者形容某種情況的輕微變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比如形容兩個事物之間的差距非常小,或者形容某種情況的變化非常微小。例如,可以用來形容兩個選手在比賽中的成績差距極小,或者形容某個計劃的變動非常微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莊公二十六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鮑叔牙在莊公面前表演彈琴的情景。鮑叔牙彈琴時,琴弦斷了一根,但他繼續彈奏,音樂沒有任何變化。莊公非常驚訝,問他為什么琴弦斷了也沒有影響音樂。鮑叔牙回答說:“琴弦斷了,但是斷掉的那根琴弦太細小了,所以對整個琴曲沒有任何影響。”從此,人們用“絲發”來形容微小、脆弱、輕微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絲發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選手的成績差距只有絲發之間。
2. 他的計劃只有絲發的變動。
3. 這個問題只是絲發之差,不值得大驚小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絲發比喻為一根細小的頭發,用來形容非常微小的事物。可以想象一根頭發在陽光下微微閃動,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和微小、輕微相關的成語,比如“細水長流”、“微不足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比賽中只輸了他一點點,差距只有絲發之間。
2. 初中生:她的變化只是絲發之差,我們幾乎察覺不到。
3. 高中生:這個問題只是絲發的差異,不需要過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