隍鹿
成語(Idiom):隍鹿
發音(Pronunciation):huáng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相貌丑陋,不堪入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隍鹿是由“隍”和“鹿”兩個詞組成的,隍指的是城隍,鹿指的是鹿。城隍是古代中國城市中的守護神,有時被描繪成丑陋的形象。而鹿是一種美麗的動物。隍鹿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或事物的形象非常丑陋,不堪入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隍鹿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長相丑陋或者某個事物外觀不美觀的情況。它通常用于描述外貌或形象方面的缺陷或不美觀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隍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卷四十九》中,記載了一位官員評價另一位官員的相貌:“隍鹿并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個官員的相貌非常丑陋,就像城隍和鹿的結合體一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隍鹿是由兩個詞組成的,隍和鹿,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真是個隍鹿,一看就讓人感到不舒服。
2. 這幅畫真是隍鹿一樣,一點美感都沒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隍鹿這個成語與城隍和鹿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長相丑陋的人穿著鹿的衣服出現在城隍廟前,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外貌有關的成語,如“丑如桃李”、“貌合神離”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豐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臉好像隍鹿一樣,又長又丑。
2. 初中生(14歲):這幅畫的人物形象真是隍鹿,一點美感都沒有。
3. 高中生(17歲):他長得隍鹿一樣,但是內心善良。
4. 大學生(21歲):這部電影的特效太隍鹿了,一點都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