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素
成語(Idiom):敝素
發音(Pronunciation):bì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貧窮、簡樸、不加修飾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敝素由“敝”和“素”兩個字組成。“敝”表示破舊、不修邊幅,常用來形容衣服、房屋等破爛不堪的樣子。“素”表示樸實、簡單,常用來形容人的品格、言行等純樸無華的樣子。敝素合在一起,表示一種貧窮、簡樸、不加修飾的狀態或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敝素一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人物的窮困、生活的簡樸。也可以用來形容言行舉止樸實無華、不浮夸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敝素一詞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敝素不綏,故燔武鄉。”這句話是描述楚國的燔武鄉的狀態,燔武鄉是楚國的一個鄉村,當時因為戰亂,村莊破敗不堪,鄉民生活貧困,沒有修飾和裝飾,所以用“敝素”來形容。后來,“敝素”逐漸成為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敝素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身敝素的衣服,卻依然顯得樸實可敬。
2. 這個小村莊的生活過得很敝素,但鄉民們卻很快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敝素”與“破爛不堪的衣服”和“樸實無華的人”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古代典籍等來進一步了解和運用敝素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衣服很敝素,但是我不在乎,因為它們很舒服。
2. 初中生:我喜歡敝素的生活方式,追求簡單而樸實的生活。
3.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敝素而不失風度,深受大家的尊敬。
4. 大學生:即使生活條件艱苦,我們也要保持敝素的心態,追求內心的富足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