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參
基本解釋
打坐,參禪。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楔子:“非是我貪,不是我敢,知他怎生喚做打參,大踏步直殺出虎窟龍潭。” 王季思 校注:“打參,謂坐禪也。”
成語(Idiom):打參
發音(Pronunciation):dǎ c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推舉人選參加考試或競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打參”來源于古代科舉制度中的“打”,意為推薦,選拔,而“參”指參加考試或競賽。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推舉人選參加考試或競賽的過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打參”來形容推薦某人參加某個考試、競賽或選拔活動。此外,該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推薦某人參與某個團隊或組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打參”最早出現在《晉書·鄭袤傳》中的一句話:“問推舉士人,袤曰:‘袤以為鄴縣大夫杜充之子,宜留草莽,不宜出視朝廷。’”這句話中的“推舉士人”即指推薦人選參加考試,后來演變為“打參”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老師打參參加了全國數學競賽。
2. 我們應該打參推薦優秀的學生參加學校的領導崗位競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打參”與推薦人選參加考試或競賽的過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老師在打電話推薦學生參加比賽的場景,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繼續學習與考試、競賽相關的成語,如“金榜題名”、“高狀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打參推薦我參加學校的朗誦比賽。
2. 初中生(13-15歲):我希望老師能夠打參推薦我參加省級數學競賽。
3. 高中生(16-18歲):我的老師打參推薦我報名參加了全國化學競賽。
以上是關于成語“打參”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