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屋
基本解釋
平房。 宋 徐照 《高山寺晚望》詩:“小波重迭無平屋,四月陰寒尚裌衣。”《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秦重 ﹞到了一個所在,不是樓房,卻是三間平屋。” 茅盾 《尚未成功》:“書房隔壁還有一里一外兩間平屋。”參見“ 平房 ”。
成語(Idiom):平屋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房屋平坦、平整,沒有高低起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屋指房屋的地基和地面平整,沒有高低起伏之處。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的性格平和、不浮躁,沒有極端的情緒波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言行舉止平穩、溫和,不偏激或沖動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韓非子列傳》中有一則故事,韓非子與齊國國君齊威王相處時,齊威王曾問韓非子:“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哉?”韓非子回答說:“人之所以為人者,因為有屋檐平坦,地面平整。”齊威王聽后十分贊賞,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表示人應該保持平和、穩定的心態。于是,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性格很平屋,從不容易被激怒。
2. 她的表現總是很平屋,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能保持冷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平屋”想象成一座房屋,地面平整,沒有任何高低起伏,從而聯想到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平屋相似的成語,如“平地起高樓”、“平心靜氣”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家的房子很平屋,沒有任何坑坑洼洼的地方。
初中生:他的性格很平屋,從不容易被別人的話影響。
高中生:她在面對考試壓力時總是能保持平屋,不會緊張或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