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節
成語(Idiom):撓節
發音(Pronunciation):náo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破壞約定、違背諾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撓節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撓”意為刮、抓、擾亂,而“節”則指約定、諾言。撓節的含義是指違背約定、違背諾言,破壞原有的協議或約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撓節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違背諾言、背棄承諾的行為。可以用于描述個人或者集體在承諾、合同、協議等方面的失信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撓節來批評那些不守信用、不講誠信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撓節的故事起源較為模糊,沒有明確的來源故事。但是,這個成語的意義與人們對于諾言、約定的重視有關。撓節的意思是破壞約定,違背諾言,這種行為是被人們所不齒的。因此,撓節成為了一個貶義詞語,用來批評那些不守信用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撓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撓”為動詞,意為破壞、違背;“節”為名詞,意為約定、諾言。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應了我會來參加聚會,但是最后卻撓節了。
2. 這家公司經常撓節,不守信用,不能與其合作。
3. 他曾經發誓要為人民做出貢獻,但是現在卻撓節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撓節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將“撓”字與破壞、違背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手指撓破了一張紙;
2. 將“節”字與約定、諾言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一張紙上寫下了諾言的字樣。
通過將這兩個形象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撓節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撓節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失信于人”、“背信棄義”等,擴大你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答應給我帶禮物,但是最后撓節了。
2. 初中生:他說要幫我復習功課,結果撓節了,我很失望。
3. 高中生:政府答應了給農民補貼,但是最后撓節了,農民很憤怒。
4. 大學生:公司承諾給員工加薪,結果撓節了,大家都很不滿。
5. 成年人:他們簽訂了合同,但是最后撓節了,我們只能采取法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