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難
基本解釋
(1).兩件難事。《左傳·襄公十年》:“ 子產 曰:‘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唐太宗 《執契靜三邊》詩:“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
(2).謂兄弟皆佳,難分高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陳羣 與 陳忠 ﹞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 太丘 。 太丘 曰:‘ 元方 難為兄, 季方 難為弟。’” 唐 包何 《和苗員外寓直中書》詩:“朝列稱多士,君家有二難。”《水滸傳》第四九回:“手執蓮花鐵钂,腰懸蒲葉尖刀,豹皮裙子虎筋絳, 解氏 二難年少。” 明 謝讜 《四喜記·紫禁明揚》:“戰捷南宮羨二難,明朝挾藝上金鸞。”參見“ 難兄難弟 ”。
(3).指賢主嘉賓。因二者難以并得,故稱。 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盼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 明 王世貞 《鳴鳳記·花樓春宴》:“四美二難真際會,九棘三槐盡我儔。”
成語(Idiom):二難
發音(Pronunciation):èr n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面臨兩個難題或困境,無法抉擇或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難是由“二”和“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在兩個困難或難題面前無法取舍或解決。形容人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左右為難,無法做出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面臨兩個對立的選擇或兩個困難的抉擇,表示人陷入困境,難以做出決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難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農夫在田地里發現了一只蛇和一只鳥同時被困在了一個籃子里,他很為難,不知道應該先救哪一個。最后,他決定先救鳥,結果蛇咬了他一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面臨兩個困難的選擇,我們可能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面臨著辭職或繼續忍受不公平待遇的二難選擇。
2. 這個問題讓他陷入了一個二難的境地,無法做出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二難”與“二難抉擇”的發音“èr nán jué zé”進行聯想,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二難相關的成語,如“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等,可以拓展對困境和抉擇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時,遇到了要幫媽媽做家務和完成作業的二難選擇。
2. 初中生:我在選課時,面臨著學習音樂和學習美術的二難抉擇。
3. 高中生:我要參加兩個社團的選拔,但時間沖突了,我陷入了一個二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