訖了
基本解釋
了結。《宋史·吳昌裔傳》:“今之朝綱果無所撓乎?言及親故則為之留中,言及私昵則為之訖了,事有窒礙則節帖付出,情有嫌疑則調停寢行。”
成語(Idiom):訖了
發音(Pronunciation):qì le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結束,終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訖了是一個由動詞“訖”和助詞“了”構成的成語。訖的意思是結束、終止,了表示動作的完成。訖了表示某個行動或狀態的結束,表示已經達到了預定的目標或終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訖了常用于表達某個行動或狀態的結束,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工作結束后可以說“工作訖了”;學習完成后可以說“功課訖了”;旅行結束后可以說“旅程訖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訖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中。據說,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桓公與晉國的國君晉文公進行了一場盛大的聯姻。聯姻儀式上,晉文公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齊桓公都一一答應了。最后,晉文公滿意地說:“此事已經訖了。”意思是說這件事已經結束了,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訖了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是一個動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的計劃已經訖了,可以開始行動了。
2. 老師說:“考試時間到了,大家請停筆。”
3. 這個項目的實施已經訖了,我們要開始總結工作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終點線前奮力奔跑,當他到達終點時,他停下來,喘著氣說:“訖了,終于到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結束、終止有關的成語,如“告一段落”、“畫上句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下課鈴一響,我們的功課訖了。
2. 初中生(14歲):今天的比賽訖了,我們贏了!
3. 高中生(17歲):高考結束后,我們的學生生涯也訖了。
4. 大學生(20歲):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終于訖了,我要開始工作了。
5. 成年人(30歲):今天的工作訖了,我可以回家休息了。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訖了”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