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紀
基本解釋
(1).謂日、月。《后漢書·張衡傳》:“倚 招搖 、 攝提 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紀、 五緯 之綢繆遹皇。” 李賢 注:“二紀,日月也。”
(2).二十四年。《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從來漸二紀,始得傍歸路。” 李善 注引 孔安國 《尚書傳》:“十二年曰紀。” 張銑 注:“自從仕來,漸進得二十四年。”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策名委質,忽焉二紀。”
(3).約指二十余年。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還宮》詩:“二紀煙塵外,凄涼轉戰歸。”《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吾本天上司書仙人,偶以一念情愛,謫居人間二紀。” 王古魯 注:“一紀為十二年,此處二紀泛指二十餘歲之意。” 清 劉巖 《哭家西谷侍御》詩:“二紀聚京國,情若同胞親。”
英文翻譯
1.【醫】sun and moon
成語(Idiom):二紀(èr jì)
發音(Pronunciation):ér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第二次紀律性的行動或事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紀是指在某個事件或行動之后,出現了第二次類似的事件或行動。它強調了歷史上的某個事件或行動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因為它不僅發生了一次,而且在之后還發生了第二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紀通常用于描述歷史上重要事件或行動的再次發生。它可以用來強調某個事件或行動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四年》中。當時,晉國的宣公在一次戰役中被敵軍圍困,他的弟弟晉平公為了救他,率領軍隊進行了一次突圍。后來,晉平公為了報答宣公的恩情,他在宣公去世后,又進行了一次突圍,這就是二紀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紀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其中形容詞是“二”,名詞是“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的勝利是我們二紀的勝利,我們要倍加珍惜。
2. 他們的合作是二紀的,對整個團隊來說非常重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二紀”與“二次紀律性的行動或事件”聯想起來,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歷史事件相關的成語,例如“一鼓作氣”、“三紀律八注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級的運動會是二紀的,我們要努力爭取第一名。
2. 中學生(13-18歲):這場比賽是我們學校二紀的,我們要全力以赴,爭取勝利。
3. 大學生(19-22歲):這次社團活動是我們社團二紀的,我們要盡力把它做好。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這次會議是我們公司二紀的,我們要認真準備,確保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