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良
基本解釋
傳說中的山精鬼怪名。《周禮·夏官·方相氏》:“﹝方相氏﹞大喪,先匶,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敺方良。” 鄭玄 注:“方良,罔兩也。” 陸德明 釋文:“方良,上音罔,下音兩,注同。”《文選·張衡<東京賦>》:“斬蜲蛇,腦方良。” 李善 注:“方良,草澤之神也。”
成語(Idiom):方良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方正正直的品質,指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良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方”和“良”兩個字組成。方指方正,良指善良。方良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思想正派,沒有私心和邪惡的念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良一詞常用于褒義,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具備正直、善良、守法等優秀品質。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品行端正,或者形容一個團隊、組織的正直和公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良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周宣王時期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方良是一個貴族子弟,他在王朝內部發現了一些不正當的行為,但他選擇保持沉默,不向宣王告密,因為他認為一個君主應該能夠察覺到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方良的選擇得到了宣王的贊賞,他被認為是一個忠誠正直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被人稱為方良,因為他的品行一直是無可挑剔的。
2. 這個組織的領導者以方良著稱,他們的決策總是公正合理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良”記憶為“方方正正的良好品質”,通過形象化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德和正直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忠誠正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方良的人,不要欺負同學。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會的成員,我們應該以方良的品質為榜樣,為同學們服務。
3. 高中生:在面對考試作弊的誘惑時,我們要堅守方良的原則,拒絕不正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