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豢
基本解釋
◎ 芻豢 chúhuàn
[livestock (cattle,sheep,etc)] 指牛羊豬狗等牲畜
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史記·貨殖列傳》
詳細解釋
牛羊犬豕之類的家畜。泛指肉類食品。《孟子·告子上》:“故義理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朱熹 集注:“草食曰芻,牛羊是也;穀食曰豢,犬豕是也。”《史記·貨殖列傳序》:“至若《詩》、《書》所述 虞 夏 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 宋 蘇軾 《答畢仲舉》:“而既飽之餘,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清 趙翼 《楊桐山具精饌招飲》詩:“但從芻豢選肥美,昔人烹飪有絶技。”
成語(Idiom):芻豢
發音(Pronunciation):chú h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貧賤和富貴之間的差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芻,指粗飼料;豢,指優質飼料。比喻貧寒和富貴之間的差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社會階層不平等、貧富差距懸殊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四年》中有一則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貧窮的人,他的牛只吃的是芻草,而國君的牛只吃的是豢草。一天,這位貧窮的人的牛跑到了國君的牛群中,國君命令宰殺了這只牛,表示貧富不可混合。后來,人們用“芻豢”來形容貧富之間的差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芻豢”,沒有修飾部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社會的芻豢現象越來越嚴重。
2. 在這個國家,芻豢是普遍存在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芻豢”聯想為“草和豪華”,通過對比兩者的差距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社會的階級分化問題,以及探討貧富差距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芻豢很大,一個住在豪華別墅里,一個住在簡陋的小木屋里。
2. 初中生:這個社會存在著芻豢現象,一些人過著奢華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卻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3. 高中生:我們應該關注社會中的芻豢問題,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平等公正的社會。
4. 大學生:芻豢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道德問題,我們應該努力消除貧富差距,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