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攝
基本解釋
以嚴厲的目光使對方懾服。《史記·刺客列傳》:“ 荊軻 嘗游過 榆次 ,與 蓋聶 論劍, 蓋聶 怒而目之。 荊軻 出…… 蓋聶 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司馬貞 索隱:“攝猶整也。謂不稱己意,因怒視以攝整之也。”《明史·黃道周傳》:“故事,必膝行前, 道周 獨否, 魏忠賢 目攝之。”
成語(Idiom):目攝(mù shè)
發音(Pronunciation):mù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目光集中,注視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攝表示將目光凝聚在一個地方,專心注視。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分散。通常用來形容專注、用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學生在學習時專心致志,或者形容演講者在演講時眼神專注,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魏其武安侯臧文仲是春秋時期魏國的一位貴族。他曾經受到了一位名叫莊子的哲學家的啟發,莊子告訴他:“目能攝神,神能攝物。”臧文仲深受啟發,開始注重目光的力量,他告訴自己的兒子:“目能攝神,神能攝物。”這就是“目攝”一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攝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目”和“攝”兩個字組成。其中,“目”表示眼睛,指的是目光;“攝”表示集中、吸引,指的是把目光集中在一點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習時要目攝,不要分心。
2. 演講時,他目攝全場,贏得了觀眾的掌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目攝”與“目光集中”相聯想,或者想象一個人專注地盯著一個東西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注意力相關的成語,如“目不轉睛”、“心無旁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上課時要目攝,不要玩手機。
2. 初中生:考試時要目攝,不要被其他同學打擾。
3. 高中生:寫作文時要目攝,不要走題。
4. 大學生:做研究時要目攝,不要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