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事
基本解釋
方言。不管用,沒有用。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七回:“ 雷石柱 又說:‘不要難受,難受不抵事,把受了的苦講出來,算賬。’” 趙樹理 《田寡婦看瓜》:“雇著看莊稼的也不抵事。”
成語(Idiom):不抵事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dǐ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值得、不劃算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抵事是一個用來形容某件事情不值得或不劃算的成語。它強調(diào)了這件事情的價值低下,不值得我們?nèi)プ龌蛲度霑r間和精力。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告誡人們不要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浪費時間和精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抵事常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面對瑣事或小事情時。當別人提出一些不重要或無意義的要求時,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即認為這些事情不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或投入太多精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抵事最早出現(xiàn)在《明史·徐達傳》中,原文是“謂之‘不抵事’”。該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確,但據(jù)說它可能是由明代徐達的一段故事演變而來。徐達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將領(lǐng),他非常重視時間和資源的利用。有一次,他在征戰(zhàn)中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請求他去幫助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人。徐達看到信后,認為這個請求并不值得他去關(guān)注,于是就說了一句“不抵事”,表示這個事情不值得他去做。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抵事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表示否定,表示不值得;“抵”表示抵擋、抵御;“事”表示事情。整個成語的結(jié)構(gòu)簡潔明了,用來形容某件事情不值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問題不值得我們花費太多時間去解決,真是不抵事。
2. 他整天忙于瑣碎的事務,可這些事情對他的工作并沒有太大的幫助,真是不抵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不抵事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里拿著一張小小的賬單,上面寫著“不抵事”。這個賬單上的金額非常微小,表示這個事情不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不抵事意思相近的成語來擴展自己的詞匯量。例如:“不值一提”、“不值一文”等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某件事情不值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游戲太簡單了,玩一次就沒意思了,真是不抵事。
2. 中學生(13-18歲):為了一點小事情生氣,真是不抵事。
3. 大學生(19-22歲):這個社團活動太無聊了,參加一次根本沒意義,真是不抵事。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為了這個小小的爭議而爭吵,真是不抵事。
通過以上學習指南,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不抵事”。記住,不要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浪費時間和精力,要學會合理分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