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賊
基本解釋
(1). 東晉 時 秦 人對 鮮卑 人的蔑稱?!端螘垥硞鳌罚骸?孝伯 曰:‘亦知有水路,似為白賊所斷?!?br>(2). 南朝 齊 統治者對農民起義軍的誣稱。
成語(Idiom):白賊(bái zéi)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無賴、壞人、賊人。形容人品惡劣,為非作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賊一詞由兩個字組成,白意為無用、無價值,賊意為偷竊、犯罪。白賊形容一個人無賴、行為卑劣、品行惡劣,常常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賊一詞常用于貶義,形容那些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傷害他人的人。可以用來形容各種不誠實、不道德的行為,例如詐騙、偷竊、欺騙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謝安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謝安是晉朝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非常重視廉潔正直的品行。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小偷偷竊了別人的財物,便對他進行了訓斥。小偷聽后很不高興,反問謝安:“你有什么資格指責我?”謝安回答說:“我是公仆,我以正直廉潔自居,你則是白賊,無賴之徒?!睆拇?,白賊一詞開始用來形容那些不道德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白”作為形容詞修飾“賊”,用來強調賊的惡劣品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不僅偷竊別人的財物,還欺騙朋友,真是個白賊。
2. 這家公司以欺詐手段獲取利益,簡直就是一群白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賊”與負面的形容詞聯系起來,如無賴、惡劣、不道德等,以幫助記憶其貶義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相關的成語,如“白眼狼”、“白丁”等,以拓展對貶義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我的鉛筆,真是個白賊。
2. 初中生:那個同學為了考試作弊,被老師批評成了白賊。
3. 高中生:他以欺騙手段騙走了很多人的錢,簡直就是個白賊。
4. 大學生:那個公司利用虛假廣告欺騙消費者,真是一群白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