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先
基本解釋
無所謂在前的;前所未有。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太初何如?無后無先。莫究其極,誰識其根?” 南朝 梁元帝 《梁安寺剎下銘》:“塵沙無始,造色無先。” 南唐 李中 《書情寄詩友》詩:“詩情長若舊,吟事更無先。”
成語(Idiom):無先
發音(Pronunciation):wú x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先后次序,沒有先后之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沒有先后的順序,沒有先后之分。表示事物沒有先后次序,或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沒有先后次序,或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品行高尚,沒有先后之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在《左傳》中,有一則關于齊國的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兩位大臣爭奪官職的事情。國君想要評定誰先誰后,但是兩位大臣都表示自己不愿意爭先,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品行和才能都是一樣的,沒有高低之分。于是,國君就用了“無先”來形容他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先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無”和“先”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人的才能和品行都很好,無先之分。
2. 這兩個項目的重要性并沒有先后之分,我們要同時進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先”與“無先后之分”聯想起來,表示沒有先后次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先后次序相關的成語,如“先來后到”、“先知先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和小紅一起拿著手絹跳繩,他們沒有爭先,一起跳得很開心。
2. 小學生:同學們排隊上課時,大家都沒有爭先,都很守紀律。
3. 初中生:兩個同學同時參加了一次比賽,他們沒有先后之分,都取得了好成績。
4. 高中生: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大家都很團結,沒有爭先爭后的情況發生。
5.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的項目中,大家都很有默契,沒有先后之分,共同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