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方
基本解釋
行事應該遵守的規范和道理。《逸周書·官人》:“省其居處,觀其義方。”《左傳·隱公三年》:“ 石碏 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愛子欲教之義方,雕琢切磋,弗納於邪偽。” 宋 岳飛 《辭男云特轉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義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五回:“ 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萬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極有義方。”
義方(yì fāng)
發音(yì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義方指的是行為正直,言行合一,有道德準則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方是由“義”和“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義,指的是道義、正義,是指一個人在道德上的行為準則。方,指的是方正、正直,是指一個人的品行正直,言行合一。義方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的行為正直,有道德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義方一詞通常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品行正直,言行合一。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有道德準則,與正義相符。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誠實守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天下》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去見了一個貪官。子路對貪官的行為非常憤慨,但是孔子卻對貪官的行為表示理解,并說:“貪官之所以貪財,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義方。”這句話意味著貪官們之所以貪財,是因為他們缺乏道義準則,沒有行為的正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義方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義方之人,從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2.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義方人士,才能維護社會的公正和正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義方的含義與“道德準則”、“行為正直”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嘗試將這些關鍵詞寫下來,并進行反復默寫和復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與義方相關的成語,可以了解“正直”、“誠實守信”等相關成語,如“正直無私”、“誠實守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義方的人,從來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做一個義方的人,不抄襲別人的作業。
3. 高中生:他是一個有道德準則的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義方之人。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要始終保持義方的品行,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