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
基本解釋
古代傳說中的大蛇。《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晉 左思 《吳都賦》:“屠巴蛇,出象骼。” 寧調元 《燕京雜詩》:“巴蛇漸長期吞象, 蜀 帝從今定化鵑。”
英文翻譯
1.python (reputed to swallow elephants in mythological work 《山海經》)
成語(Idiom):巴蛇(bā shé)
發音(Pronunciation):bā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機深沉,陰險狡詐,善于偽裝和欺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巴蛇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它的特點是身體柔軟,能夠伸縮自如,并且善于偽裝和欺騙。在成語中,巴蛇用來比喻人心機深沉,陰險狡詐,善于偽裝和欺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巴蛇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和善可親,但實際上心機深沉,陰險狡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巴蛇來形容那些善于偽裝和欺騙的人,警示自己要小心應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巴蛇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相傳有一種蛇叫做巴蛇,它能夠偽裝成其他動物的樣子,迷惑人們。后來,人們將巴蛇比喻為心機深沉,陰險狡詐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巴蛇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和善可親,但實際上是個巴蛇。
2. 這個人真是巴蛇一樣的存在,你得小心應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巴蛇的柔軟身體和偽裝能力,來記憶巴蛇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和善可親,但實際上心機深沉,像巴蛇一樣善于偽裝和欺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狡兔三窟”、“畫蛇添足”等,可以幫助拓寬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了一件讓人很意外的事情,真是個巴蛇。
2. 初中生:班里有一個同學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像巴蛇一樣心機深沉。
3. 高中生:政治斗爭中,有些人善于偽裝和欺騙,像巴蛇一樣。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要小心應對那些心機深沉的人,他們可能是巴蛇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