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
基本解釋
(1).指四蹄。《吳子·治兵》:“夫馬必安其處所,適其水草,節其飢飽,冬則溫廄,夏則涼廡,刻剔毛鬣,謹落四下,戢其耳目,無令驚駭。”
(2).四邊低垂;四邊低下。《漢書·禮樂志》“照紫幄,珠熉黃” 唐 顏師古 注:“紫幄,饗神之幄也。帳上四下而覆曰幄。言光照紫幄,故其珠色熉然而黃也。” 唐 楊炯 《庭菊賦》:“山欝律兮萬里,天蒼莽兮四下。”《新唐書·吐蕃傳下》:“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 紫山 ,直 大羊同國 ,古所謂 崑崙 者也。”
(3).四下里,四處。《秦併六國平話》卷下:“ 吳廣 聽得鼓已三更,提兵前去劫寨,果見四下小兵困乏。”《水滸傳》第四十回:“ 戴宗 正在酒肆中吃酒,只見做公的四下來尋。” 趙樹理 《“鍛煉鍛煉”》:“ 小腿疼 著了慌,頭像貨郎鼓一樣轉來轉去四下看。”
成語(Idiom):四下
發音(Pronunciation):sì x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面八方,周圍的各個方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下是一個指示方位的詞語,表示周圍的各個方向。它常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者某個人四面八方都有人或者事物圍繞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非常繁忙或者人流量大,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受歡迎或者受到關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中,項羽在戰勝秦軍后,他的軍隊四處追擊敵人,所以他四下而逃。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周圍非常繁忙或者圍繞著某個人或者地方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下是一個由“四”和“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人氣旺盛,四下都是人。
2. 他的名聲很大,四下都有人認識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下的發音“sì xià”與“死下”進行聯想,想象一個地方非常繁忙,人山人海,就像是人們都要死掉一樣,從而記住四下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方位相關的成語,如四面八方、左右逢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家門口四下都是人,非常熱鬧。
初中生:這個游樂場四下都是人,排隊要等很久。
高中生:他的名聲很大,四下都有人認識他。
大學生:這個城市四下都是高樓大廈,非常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