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慘不忍睹
發音(Pronunciation):cǎn bù rěn d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情況或景象非常悲慘,令人難以忍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事物或情況非常糟糕,以至于人們無法忍受或觀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描述極為悲慘、令人痛心或令人無法接受的情況或景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慘不忍睹”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梁書·劉師伯傳》中。劉師伯是梁武帝劉裕的大臣,他的家族遭受了連續的災難,家庭破敗,財產蕩然無存,景象極為悲慘。后來,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其他悲慘的情況或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不+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車禍發生后,現場的慘狀真是慘不忍睹。
2. 在戰爭中,人們目睹了太多的破壞和死亡,場景慘不忍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慘不忍睹”與一些悲慘、令人難以忍受的情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悲慘至極”、“悲天憫人”等,來擴展對悲慘情況的描述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狗被車撞了一下,躺在地上的樣子慘不忍睹。
2. 初中生:電影中的血腥場面讓我感到慘不忍睹。
3. 高中生:戰爭中的炮火轟炸使整個城市變得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