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奪
成語(Idiom):違奪(wéi duó)
發音(Pronunciation):wéi d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合法或不合規定地奪取他人的財物或權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違奪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違和奪。違意為違背、違反,奪意為奪取、搶奪。違奪的基本含義是指不合法或不合規定地奪取他人的財物或權益。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以不正當的手段奪取他人的財產,違背道德和法律的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違奪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犯罪行為、不正當競爭、侵權行為等。可以用于社會現象、法律案例、新聞報道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違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相傳,有一位名叫李寡婦的貧困婦女,她生活艱難,但一直守法守規。一天,她聽說了一個富商趁人不備,違法奪取了一個農民的財產。李寡婦感到非常氣憤,決定向法院告發這個不法行為。經過司法程序,富商最終被繩之以法。這個故事成為了人們教育子女遵守法律、不違背道德的寓言故事,并衍生出了成語“違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違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為了財富,不惜違奪他人的權益。
2. 這家公司采用了不正當競爭的手段,違奪了其他公司的市場份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著一個違法的標志,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他人的財物。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違奪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違法犯罪、奪取財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們明知道偷東西是違奪的行為,但還是偷了別人的零食。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要守法,不違奪他人的權益。
3. 高中生(16-18歲):他們為了追求利益,不惜違奪其他公司的市場份額。
4. 大學生(19-22歲):我們應該要遵守法律,不違奪他人的財產或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