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藻
基本解釋
(1).水生藻類植物名。又名馬藻。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水藻》:“水藻,葉長二三寸,兩兩對生,即馬藻也。”
(2).泛指水生藻類植物。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當中一只透明的玻璃缸,幾條金魚在水藻里悠然游漾。”參閱 清 吳其濬 《植物名實圖考·水草·藻》。
英文翻譯
1.algae
成語(Idiom):水藻(shuǐ zǎo)
發音(Pronunciation):shuǐ z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品行低劣,道德敗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水藻是由“水”和“藻”兩個字組成,其中“水”指的是水中的植物,而“藻”指的是水草。水藻在水中生長,常常會被其他水生植物覆蓋,顯得不起眼。因此,成語“水藻”用來形容人的品行低劣,道德敗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行為不端、品行敗壞的人。可以用于文學作品、社交場合、口語交流等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楚莊王時期,有一個叫隱者的人,他擅長畫畫,但是他的品行卻非常差勁,經常偷盜他人的財物。有一天,隱者去偷了一個人家的東西,被人發現后,他就逃到了水邊,用水藻遮掩自己的身體。然而,他的身上的水藻并沒有成功隱藏他的罪行,反而暴露了他的犯罪行為。從此以后,人們用“水藻”來形容那些品行低劣、道德敗壞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水藻”,沒有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長得英俊,但是內心卻是個水藻。
2. 這個公司的老板是個水藻,他經常欺騙員工和客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品行低劣,就像水中的藻一樣,沉浸在黑暗中,不起眼卻又難以忽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道德品行相關的成語,如“敗類”、“敗壞風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水藻,經常欺負我們。
2. 初中生:這個學校里有些同學是水藻,經常偷別人的東西。
3. 高中生:那個學生的品行很差,被老師稱為水藻。
4. 大學生:他的行為很不端正,真是個水藻。
5. 成年人:這個政府官員是個水藻,貪污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