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罪魁禍首
發音(Pronunciation):zuì kuí huò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導致問題、災禍等的主要原因或元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罪魁禍首是由“罪魁”和“禍首”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罪魁指的是犯罪的首要分子,禍首指的是引發災禍的首要人物。合在一起,表示導致問題或災禍的最主要的原因或元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來形容那些起著關鍵作用導致問題發生的人或事物。常用于指責或批評某個人或團體成為問題的根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故事講述了當時齊國發生了一次大災荒,襄公派人去查找災禍的原因。最終,他們找到了罪魁禍首,也就是那些貪官污吏,他們的腐敗和貪婪導致了災禍的發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罪魁”和“禍首”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腐敗的官員是社會不安定的罪魁禍首。
2. 那個貪婪的商人是這場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罪魁和一個禍首站在一起,一起導致了問題或災禍的發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罪有應得”、“禍不單行”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搗蛋鬼是我們班級混亂的罪魁禍首。
2.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管理不善是學生違紀的罪魁禍首。
3. 高中生:貧富差距是社會不平等的罪魁禍首。
4. 大學生:環境污染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