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識
成語(Idiom):斷識
發(fā)音(Pronunciation):duàn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斷絕了對某個人或事物的了解和認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斷識是由“斷”和“識”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斷,意為中斷、中止;識,意為認識、了解。斷識的含義是指中斷對某個人或事物的了解和認識。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因為某種原因,對某個人或事物的了解和認識被突然中止或中斷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斷識一詞常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彼此之間的了解和認識被中斷或中止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于描述失去聯(lián)系的朋友、被辭退的員工、失去記憶的人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斷識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其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齊國大夫田氏的故事。據說,田氏是齊國的重要大夫,但在一次戰(zhàn)爭中,田氏被敵軍俘虜,并失去了與齊國的聯(lián)系。當他被釋放回到齊國時,由于長時間失去了與國家的聯(lián)系,他對齊國的情況一無所知,完全斷絕了對齊國的了解和認識。因此,人們就用“斷識”來形容這種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斷識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長時間在海外工作,對國內的情況已經完全斷識了。
2. 這個被炒魷魚的員工對公司的情況已經斷識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斷識”這個成語與一個形象場景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看電視時,突然電視信號中斷,他無法再繼續(xù)觀看節(jié)目,因此對電視劇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了解也中斷了。這個形象場景可以幫助記憶斷識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斷識相關的成語,例如“相識恨晚”、“失散多年”等,以及了解更多關于人際關系和交流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因為轉學,我對以前的同學已經斷識了。
2. 初中生:我因為長時間生病住院,對學校的情況已經完全斷識了。
3. 高中生:因為家庭搬遷,我對原來的朋友圈已經斷識了。
4. 大學生:因為出國留學,我對國內的時事已經斷識了。
5. 成年人:因為工作調動,我對原來的同事已經斷識了。
希望以上關于“斷識”詞語的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